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好看风景 > 正文
    购物车
    0

    潜山三祖寺

    信息发布者:大木星
    2017-07-16 17:24:03   转载

    三祖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天柱山在周武王时称“皖山”,因纪念晚伯执政之德,又更名为“皖公山”。西汉武帝曾于元封五年登天柱山,封为“西岳”。汉元封五年冬,武帝南巡在此设台祭岳,敕封为“南岳”;人群高呼万岁,又有“万岁山”之称。

        三祖寺又名山谷寺、乾元禅寺,始建于公元505年的南梁时期。为南朝国师宝志禅师开创,梁武帝赐名山谷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下的凤形山上,三祖寺是天柱山游览区第一名胜。此处依山面水,环境清幽,景色怡人,历代均视为风水宝地,是传法安禅的圣地。     
      三祖寺的辉煌地位,使文人墨客亦纷至沓来。除李白、杜牧等大文学家之外,仅北宋一朝,就有林逋、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陆宰等游寺题诗,有的还居寺读书,修身养性,潜心学佛。1983年三祖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每年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宾客前来参拜与游览这座世界佛教文化圣地。

        天柱山山势绵延逶迤,东接绵亘大别山,南有皖水,西有潜河,两水夹一山,山因水流,水随山转。45座山峰次第展开,如三道翠屏,以相对300余米之差,一道高出一道。主峰天柱山峰雄石奇,水秀洞幽,西风晴雪,植被繁茂,神彩风姿令人叫绝。《天柱山志》云:此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它有“绝称人意”的奇峰,有“烟云争吐没”的奇云,有“夏木荫浓四月寒”的秀木,有“楼台令簇云萝外,种磐擎鼓水石间”的庙宇。三祖寺便座落于三祖山顶。

      三祖寺属禅宗五大祖庭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有藏经楼、觉寂塔、立化亭、三高亭等,近年来又逐步修建恢复了其他殿堂、僧舍。又名乾元禅寺、山谷寺,位于天柱山野寨区。原为南北朝齐梁间何氏三高故宅,后舍为寺。相传南朝梁武帝时宝志禅师与白鹤道人斗法得胜,卓锡开山建寺,外建七小塔。三祖僧璨禅师得二祖慧可传法后,承达摩衣钵云游至此,隐居天柱十五年,扩建寺院,选场建坛,讲经传法,名扬长江两岸。隋大业二年(606),三祖禅师在山谷大树下为众说法,合掌立化,葬山谷寺后。唐玄宗天宝年间,舒州别驾李常素仰宗风,将三祖身火化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出己俸建塔。唐肃宗在位期间,赐寺号“祖山谷乾元禅寺”。代宗大历七年,谥塔号“觉寂”,独孤及撰写碑铭历述寺塔之来由、盛况。后来,寺塔多次被毁。至明洪熙元年,寺僧普翳重兴寺门,佛子葛暹捐建天王殿、乾元阁。宣德年间,阁圮,葛公缓建大雄宝殿。嘉靖43年,院僧了莹重修觉寂塔及塔院,一时称盛。此后屡有兴废。至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顿改旧观。

        寺依山势建成,前低后高,雄大壮丽。除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正殿外,两旁有东佛堂、观音阁、西房等。香火鼎盛时,拥有百余间庙房、4亩土地和成片山林,为天柱山第一大庙。四周古木参天,卓锡泉、锡杖井、宝公洞、风篝台、三高亭、文化亭点缀其间。觉寂塔又名三祖寺塔,始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虽经宋、明、清几代重修,但塔形仍保持唐塔风格。塔外旋中空,出入相制,与他塔异。塔为楼阁式,斗栱布局,七层八角,高约30米。塔壁上有佛像浮雕,外有砖栏环卫,内有台阶可登塔,一览四周美景。塔顶有铁铸相轮,高5米,四方系铃,风吹悦耳。三祖寺西有一清泉自洞中流出,泉旁有一大石如卧牛,又名卧牛石,附近的石上蹄迹宛然。崖壁上有大量题名石刻,相传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坐在此石上读书。[源于网络]

    潜山三祖寺

    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潜山三祖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